辜胜阻远程连线调研阿里巴巴工业互联网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24日
作者: 信息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18日
分享到:
|
||
为做好全国政协“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协商座谈会准备工作,深入了解我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工业互联进展与问题,2月13日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通过远程网络连线方式,调研我国工业互联网特别是阿里巴巴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在调研中,辜胜阻就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的关系,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如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意义、工业互联网建设模式的比较、如何平衡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成本与收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比较、政府与企业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作用、如何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的作用、阿里巴巴建设工业互联网的经验成果等问题,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等企业界、政界和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在线交流和探讨。 在研讨中,辜胜阻表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加快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动能强劲。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数据驱动的新价值网络,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正从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进入工业互联网的“下半场”,从消费领域向产业领域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可以将互联网技术有效应用到工业生产与管理中,实现人、机、物以及跨设备、跨系统、跨产业、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在云平台集聚数据的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培育壮大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创造跨界重混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新模式新业态,降本、增效、提质,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辜胜阻充分肯定了阿里巴巴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进步与贡献。阿里巴巴集团创立于1999年,是全球网上及移动商务的领导者,是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巨头。以阿里为代表的IT企业利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问题。阿里巴巴工业互联网基于阿里云的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优势,通过整合阿里生态在电商销售平台、供应链平台、产业链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等多方面能力,打造工业数字化服务的“淘宝网”。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将自身定位于工业制造的数字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为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促进产品和设备智能化升级,为制造业赋能。同时在产业链中促进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融合,通过C2M模式将客户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传递给厂商,实现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在消费类制造业中形成产销一体的产业闭环。阿里云相继发布数十个面向垂直行业的“工业大脑”、IoT战略、开发者计划等,阿里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离散工业设备约14万台、流程行业成套设备2.5万套,提供云化通用SaaS软件700多款。 辜胜阻强调,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正驶入“快车道”,为深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要立足国情,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推进工业互联网多领域融合应用与多层次产业生态建设。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一批骨干平台企业提升供给能力,带动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以及其他各产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又要充分利用我国体制机制优势,推进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搭建工业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辜胜阻提出六点调研建议。 一要充分培育和利用超大规模市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聚焦行业、面向场景的工业互联网示范,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落地。我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工业体系完备、网络基础坚实、互联网创新活跃,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大应用拓展,在更多领域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甄选十个重点行业与领域。例如:资产密集型的流程行业,包括化工、钢铁、水泥,推广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在生产工艺、能耗管理、质量检测、设备运维等场景的应用;在以汽车、机械、3C为代表的,需要强协同的离散行业,推动云设计、云制造、云供应链等方案的落地;在以服装、快消为代表的2C行业,鼓励C2M模式与工业互联网结合,整合金融、物流、消费互联等资源,推动按需设计、按需生产、按需营销。在带有明显产业集群效应的行业,例如玩具、陶瓷、小家电等,推动行业电商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平台创新的市场化应用和普及推广,实现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着力提高工业APP发展质量,加强工业APP开发者生态建设,培育更多直击企业痛点、安全稳定可靠、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工业应用软件,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生态构建。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和应用成本,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上云。 二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模式,实现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局部先行,优先发展创新性强、可借鉴、可复制工业互联网,以点带面,避免一哄而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是企业战略逐渐清晰、平台功能持续迭代、应用服务不断丰富、产业生态日趋成熟的过程。一个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总体需要较长周期循序渐进推进,同时匹配良好的发展模式。要加强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高地、产业培育高地和应用示范高地建设,结合产业特性、区域特性,率先引导重点领域、形成各有侧重、资源集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以点带面、典型引领,发挥标杆强大的示范效应,把工业互联网单个领域的“湖面”扩大,逐步实现“积湖成海”,最终推动整个制造业体系向先进制造、柔性生产、精准服务、协同创新方向转型升级。 三要培育一批领军平台企业,发挥大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平台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整合上万种类型的装备,向上承载海量工业应用开发,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目前全球初具成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多是由大企业牵头打造。要加快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具有生态构建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龙头企业,助推我国抢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主导权、获取制造业竞争制高点。要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ICT领先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协作,促进协同攻关、标准对接、利益共享、规则共制,强化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聚合效应、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 四要打造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供应链、设计、生产、服务等多方面协同,是一个涵盖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其真正发挥效能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企业密切合作,需要强大的基础技术能力支撑。要加强工业互联网领域共性技术开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工业互联网重大科技专项工程支持力度,着力推动工业控制系统(“一硬”)、高端工业软件(“一软”)、工业网络(“一网”)、工业信息安全(“一安全”)等关键环节的基础技术创新,打牢网络基础、打造平台载体、强化产业支撑。推进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突破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建模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标准研制等。搭建更多普惠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分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资源与行业需求,打通信息壁垒、促进供需对接、推动跨界融合,以集约化方式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碎片化的问题。支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务,弥补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能力短板。完善人才培养与服务体系,大力培养与引进既懂制造工艺、流程原理,又能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平台运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五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构建标识解析服务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改造,积极探索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有利于促进工业数据的开放流动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资源的优化集成与高效配置、支撑工业应用的创新升级。要加快制定工业互联网网络通用需求、网络架构、通信协议、关键接口等总体性标准,支持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形成网络标准制定与推广机制。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推动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变。要开展“5G+工业互联网”商用部署示范,推进512工程落地实施,畅通产用对接渠道,加快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传统企业网络化改造,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终端连接数量,打通企业内外网络之间的信息通道。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各生产环节的运用,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网络环境,优化组织模式、改善生产效率。 六要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控,人防+物防+技防“多管齐下”,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及数据安全,推进数据确权与流转。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开放、跨域、网络互联等特征,打破了以往权责清晰的生产边界,网络安全威胁风险逐渐向实体经济的各行业领域、各产业链条渗透,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要建立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等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分级分类、安全防护、跨境评估监测、泄露响应”,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深化工业企业与互联网安全企业的合作,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领域技术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设备、控制、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筑牢“篱笆”。工业大数据作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要加强工业大数据治理,加快建立数据确权、流转规则,引导工业大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共享。系统推进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可行性,更好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民建中央调研部二级巡视员王暖和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参加了调研。 |
||
|
||
|
||
责任编辑:范可新 (转载自民建中央网站)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