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李世杰出席全国政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双周协商会并发言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08日

作者:吴晓明 信息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9日 分享到: 更多 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5亿。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的基本国情。

6月14日,全国政协召开“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双周协商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出席会议并发言。

李世杰在发言中提出,我国养老服务已从模式探索向体系构建转变,从注重硬件投入向提升服务质量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向综合专业服务转变,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他认为推动养老融合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哑铃型”特征,即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化机构提供的高端服务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务多,普通老年人消费得起、质量有保证的中档服务不足;而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橄榄型”特征,即高端和低端需求少,对基本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中档需求多。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总体床位数不足与高空置率并存,老人难以承担机构养老费用和机构盈利难并存,中档养老机构和中档养老服务严重不足。建议调整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明确普惠性社区养老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重点保障老人在家和社区的基本生活、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补贴、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运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解决政策落地问题。各部门主要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政策聚力不够,企业和消费者获得感不强。如食品监管部门要求社区老年餐桌服务提供者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但社区服务商为老人配餐送餐,不是专门从事餐饮经营,且社区场地有限,按一般经营者获取许可难。场地租金也给服务商带来很大成本压力。建议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提高政策的衔接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服务力量不足问题。由于风险高、责任重、工作多,高素质运营管理人才不愿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一线服务员收入少,社会地位低,缺乏晋升空间,导致招工难,流失率高,且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不高。建议鼓励专业机构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等级认定,搭建职业晋升平台,提高从业人员收入;对家庭成员免费开展基础照护技能培训,出台支持家庭养老政策;通过志愿者补足人员短板,利用“时间银行”鼓励“4050”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将在校大学生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实践纳入学分。

四是加快新技术应用,解决老龄社会中长期发展问题。信息科技手段广泛应用是实现精准养老、智慧养老的必然要求。建议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治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现有技术产品的实用性和普及型,解决老年人健康监测和紧急救护问题;鼓励创业投资关注养老产业,鼓励高科技企业进入养老服务行业,通过先进技术将社区打造为养老服务线上线下供需高效对接的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参加座谈会,就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分工等问题作了发言。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民建中央2019年重点调研专题,李世杰副主席为专题负责人。上半年,专题组分别在北京、苏州、南京、合肥调研,与民政部养老司和北京市、江苏省、安徽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合肥市、铜陵市、安庆市等地方政府部门召开座谈会,民建多个省级组织也在当地积极开展调研。此专题调研成果还将通过多种渠道提交参政议政建议。

责任编辑:范可新

(转载自民建中央网站)

上一条:周汉民出席建华课堂天津分课堂揭牌仪式并作首场报告

下一条:辜胜阻在滇调研提出六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