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辜胜阻出席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并发表演讲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05日

9月1日下午,应国际金融论坛(IFF)邀请,辜胜阻副主席出席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第13届全球年会,并在“F20:发挥中国与新兴经济体作用”专题讨论环节发表题为《中国供给侧改革与全球金融治理》的专题演讲。

辜胜阻首先就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他认为要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准确把握“三大关键词”和“三大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关键词”。一是“供给侧”,强调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不是传统的依靠人口、土地等红利或者投资驱动的供给侧。二是“结构性”,强调是针对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行结构性改革。三是“改革”,改革本质上是要提供一种制度的供给,供给侧不仅要通过创新来驱动供给,还要靠制度的供给。

与“三大关键词”对应的“三大任务”。首先,是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优化供给结构。一要清除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二要改造落后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三要创造新增供给,释放新需求。四要扩大短缺供给、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五要强化制度供给,处理好政企关系。其次,是创新驱动供给。强调要依靠创新驱动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改革引领制度供给。制度创新是“解放生产力”最关键的创新,它会打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使市场总各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总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优化供给结构”、“创新驱动供给”、“改革引领制度供给”三者的有机统一。

同时,还要提防认识上的“三大误区”。一是不能把供给和需求二者对立或割裂起来。二是不能把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求学派理论混为一谈。三是不能简单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扩大供给或者淘汰过剩供给。

他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要落地,需要激发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市场的主体,最重要的是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推进改革的主体,特别是要激发政府官员的拼搏精神。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着改革政策能不能落地。因此,必须改变企业家由于成本太高“不能为”,科研人员缺乏激励“不想为”以及政府干部“不作为”、“不会为”的局面。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用好“三大引擎”。

一是借助“中国制造2025”,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此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要在生产流程的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挥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信息化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够从更高级的形态、更优化的分工、更合理的结构等方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的第四次创业浪潮,与创新紧密相关,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不仅有农民工返乡的草根创业,也有海归和科技企业高管离职的精英创业。不仅有顶天立地的科技大企业引领,还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集群发展。不仅有线上的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和创新,也有线下的创业。此次创业浪潮中重要特点就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形成双轮驱动,创业、创新和创投形成创新发展的铁三角。

三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的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大量的产能合作需求。“一带一路”是中国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平台,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升级版,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国际金融论坛是独立的,非盈利、非官方国际化论坛组织,由中国政府部门、联合国系统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全球金融机构和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国际金融论坛与民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003年10月正是由我会成思危原主席亲手创立,辜胜阻副主席现任论坛副理事长。此次国际金融论坛首次移师上海举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发来视频致辞,论坛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论坛联合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论坛顾问委员会主席、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多国前政要和财经学术界专家参与研讨。

会议期间,辜胜阻还会见了参会的国际金融论坛基金会联合主席、沙特国王基金会CEO图尔基亲王等一行。辜胜阻特别感谢图尔基亲王邀请其率团访问沙特并且提供帮助。

上一条:陈昌智出席中华慈善日捐赠百辆救护车发车仪式

下一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6年秋季开学典礼 吴晓青出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