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瑶寨弄火屯传来新消息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6年07月30日

7月17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率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并出席民建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这是7月17日,陈昌智主席深入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慰问困难群众。

这里的山摩肩接踵密如林,这里的洼奇形怪状凑一家;这里的峦奔腾咆哮如波涛,这里的弄超凡脱俗一幅画。一首瑶歌唱出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万山千弄、绮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然而,与自然风光不相和谐的是长期以来的贫困面貌,当地仍是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县。7月18日,三条饱含真情挚意的手机短信从这里,从瑶家山寨弄火屯一座吊脚楼发出,接收到信息的是正在上海出席民建浦江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

“我是大化雅龙乡弄火屯的韦志山,感谢您对我和家人的关心。乡里干部已经帮我买了手机,我会先从熟悉使用手机学起,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争取尽快实现脱贫。谢谢您!”

“我是大化县雅龙乡弄火屯的韦超,我哥哥韦志山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机,我会尽快教会他熟练使用,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他学习,也会定期向您汇报哥哥学习进度和我自己的学业,请您放心。”

“我是雅龙乡的党委书记唐艳。谢谢您对雅龙百姓的关心和对我的关爱!我会一如既往认真履职,在您的支持鼓励下做好雅龙的脱贫攻坚工作,请您放心!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盛夏履重任

7月17日上午9时30分,南宁吴圩机场,地面温度35℃。陈昌智主席刚刚结束在云南的工作行程,风尘仆仆,从昆明赶来。这位与民建同龄的长者日程满档,此次已是他一个月里第二次踏上广西这片红土。一同前来的还有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晓青。时值炎夏酷暑,三位主席齐聚邕城,为的是扎实推进一项新的重要任务――民建中央对口广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今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要完善民主监督,加强对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和“十三五”时期重要约束性指标等的监督,促进相关工作。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时间紧、任务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戮力同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这场“硬仗”中,这项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有所作为,也必然大有可为。

6月2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8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区,重点就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等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民建中央对口广西。脱贫攻坚战,任务即军令。民建中央立即部署落实,成立了由陈昌智主席任组长、马培华常务副主席任常务副组长、各位副主席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张少琴副主席为组长、会中央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工作机构规格之高、人员配备之全,在会内前所未有。陈昌智主席强调,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拓展民主监督渠道、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创新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民建必须举全会之力完成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为做好调研前期准备,张少琴副主席还邀请国家审计署同志到会中央座谈,就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征询了意见。

未作片刻休憩,陈昌智主席一行马不停蹄,直赴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抵达时已近中午,随即出席了2016'思源救护中国行暨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向河池、百色捐赠20辆救护车发车仪式。陈昌智主席在致词中指出,“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民建、工商联委员时的亲切嘱咐、期盼和要求。民建“思源工程”成立9年来,已累计筹集善款超过10亿元,帮扶贫困群众超过800万人次。“思源工程”将按照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新要求,继续帮助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0亿元、800万人次,两个数字的背后是,长期以来民建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兴办公益事业,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惠民生、促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些工作和成就,为今天民建履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任务,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情满吊脚楼

午后2时30分,陈昌智主席一行乘坐的中巴车,已然疾驰在县城通往雅龙乡镇西村弄火屯的公路上。“下乡赶考”,深入实地走访贫困户,掌握第一手材料,是他们当天的主要工作日程。民建领导集体思路明确,只有调查置前、研究置前,准确把握切入点和抓手、突出重点、选准方式,使监督过程变成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才能对脱贫攻坚产生实打实的作用。

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宛如丝带缠绕于崇山峻岭。在绵亘不断的群山环抱间,藏身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洼地,就是所谓的“弄”。峰丛与洼地唇齿相依,重重相叠,蔚为壮观。然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唯独不缺石头。据当地同志介绍,这里不是没有水,而是存不了水。在洼地最低的地方都有“漏斗”,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被“喝光”,因此打不出一口井,也找不到一条河,全靠老天爷和集雨水窖。由于缺土缺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在石头缝隙间“抠”土种庄稼,而主要作物就是玉米。长时间不下雨,玉米会干旱失收;雨水一来,陡坡上的玉米被冲刷,经常成片倒伏,连下一个月雨,很多弄里就颗粒无收。恶劣的自然条件,道路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颠簸行进两个多小时后,车队终于抵达了弄火屯。陈昌智主席健步下车,和当地基层干部亲切握手,与围观而来的乡亲们招手致意。经过坑洼不平的碎石斜坡路,大家来到村民韦志山家,一座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一层是圈舍,饲养生畜家禽,二层人居,三层存放粮食。因年久失修,梁柱、门梯、地板木质已然腐旧,屋壁灰暗阴湿,漏风处用大张破竹席简易地遮掩着。瑶家吊脚楼曾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体现,而此时,在与邻近村民一座座新建的水泥楼对比下,却呈现出一副零丁而困窘的模样。

家里有几口人、几分地?身体状况怎么样?经济来源有哪些?贫困的原因、实际的困难是什么?怎么想办法脱贫致富?坐在堂屋的小木凳上,陈昌智主席与韦志山促膝唠起了家常。操着浓重的乡音,韦志山一一作答,或许是长期的生活重压,让这位三十出头的汉子显得有些木讷。他小学三年级辍学务农,父母双亡,夫妻俩抚育两个年幼小孩,无法外出打工,除了几分地的玉米、散养的十来只鸡,几乎没有像样的经济来源。

“你有没有手机?会不会使用手机?”陈昌智主席继续关切地询问。“没有,不会用。”韦志山惶惑不解地回答。“没有一部手机是不行的,怎么与外界联系?怎么获得信息?”陈昌智主席说,“摆脱贫困,你不能只靠埋头死受,要多学点文化知识,三年级的知识不够用啊!要了解外界信息,增长见识,提高本领。你才三十几岁的男子汉,要像你的名字一样,立下大山之志,打起精神,树立信心,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陈昌智主席对一旁的雅龙乡党委书记唐艳说:“请你们帮助他买一部手机,并且教会他使用。让他随时可以联系到你们,也可以随时联系我,我告诉你们我的手机号,你们要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落实的情况,你们不打我会打给你们,这也是监督。”陈昌智主席又叮嘱与韦志山结对帮扶的基层干部,要帮助选择一些实用的书送给他看。

细致入微的关怀,语重心长、朴实无华的话语,让阴暗潮湿的屋子里顿时暖意融融。这位曾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大山深谷里从教多年的民建领导人,对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困苦感同身受。也只有对贫困群众常有“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的情怀,才能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动真情、办实事。

陈昌智主席接着又来到另一户村民家,见到了女主人蒙美香和她的小儿子韦超。获知韦超虽然家境贫寒,却坚持读书并考取了大学,家里正准备移民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而且韦志山正是韦超的堂兄。陈昌智主席十分高兴,他拉着韦超的手嘱咐:“你是山弄里飞出的金凤凰,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哺家乡。也要帮助哥哥韦志山从学习使用手机开始,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带动他一起脱贫致富。” 陈昌智主席再一次谈到手机的话题,又让现场活跃起来,大家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道理,似乎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随后,陈昌智主席一行就地与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举行座谈,了解雅龙乡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特别是仔细询问了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办法、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陈昌智主席对基层干部不畏困难、敢于担当,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表示赞赏,并希望他们要坚定不移按照中共中央要求,以更高标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夯实帮扶措施,尤其在智力帮扶、教育扶持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贫困户及后代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助农增收脱贫的同时,拔掉穷根,注入发展新活力。

沿路上陈昌智主席还听取了河池市、大化县党委政府领导就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和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当天返回南宁驻地时,已近午夜,历经8小时的车程、400公里的跋涉后,每一位民建同志都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攻坚同路人

事实上,民建与广西在扶贫事业上结缘已深、同路已远。多年来,民建“思源工程”已向广西累计捐赠2000余万元,先后在广西贫困地区学校开办了18个“思源教育移民班”,资助900名贫困学生;捐赠72台救护车,助力贫困县医疗急救事业;开展“思源大病救助”项目,帮扶贫困家庭患儿;援建1282口“思源水窖”、9座人畜饮水池,并捐建学校、图书室、电教室、道路桥梁等,约100万人从中受益。民建广西区委会也积极参与百色老区石漠化治理、新农村建设、教育扶贫等项目。

志同道合就会有同样的梦想,有实现梦想的共同行动。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现有的4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不留锅底”、持续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如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任务,让民建中央和广西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治区迅速制定了“‘十三五’期间支持民建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设置了三个工作小组,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康同志还专程到民建中央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协商,共同成立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联络小组,建立经常联系机制,有效推进工作。

7月18日上午,民建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介绍了广西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主要做法、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和工作打算。他说,民建中央组织开展民主监督,对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民建中央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富集的优势,帮助当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定全力支持和配合民建中央开展工作,自觉主动接受监督,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陈昌智主席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他表示,民建中央将紧紧依靠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依靠民建地方组织,加强沟通协调、调研检查,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与民建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与总结和推广地方扶贫经验结合起来,与继续加强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与自身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广西脱贫攻坚作出应有贡献。

同声共鸣,同心共振。两位领导人、合作者的话语,宣示着朝向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默契与决心。助力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民建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在这条道路上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只有参与者、同路人。

当日下午,陈昌智主席结束广西行程,奔赴上海投入新的工作时,由张少琴副主席带队的“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有效脱贫”重点专题组,正在赶往广西崇左市龙州县调研的路上。民建广西区委和各市级组织的同志也在紧锣密鼓地落实陈昌智主席与他们座谈时的指示精神。民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工作将始终坚持“正在进行时”,并逐步推向深入。

7月20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我们坚信,在所有同路人励精图治、和衷共济的奋斗中,广西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战会不断传来胜利的捷报,民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也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瑶寨弄火屯一定再会传来新的好消息。

上一条:财金委在济南举办全体会议及论坛 宋海出席

下一条:陈昌智到江苏扬州调研市级组织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