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1年03月05日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杜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成为未来五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陈昌智介绍说,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企业界的民建,同样把未来如何发展好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贯穿2010年参政议政工作的聚焦点之一。
据了解,2010年4月,陈昌智带队到广东、陕西深入调研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7月初,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民建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7月5日,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作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发言;10月1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而民建的建议与中共中央的政策方向保持了一致。
陈昌智认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趋势,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危机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无论是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看,还是立足我国当前实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国已具备基础条件,应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陈昌智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景显然充满信心。他说,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的总体感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资源能耗低,广东、陕西等地方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径,寻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他认为,我国已具备基础条件,应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不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困难和问题。”陈昌智直言不讳。这些问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涵义不够明晰,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各地投资冲动强烈,存在产能过剩隐患;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有效国内市场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内市场培育不协调;产业投资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体制机制不配套、不完善。
那么,如何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呢?陈昌智建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的关系,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即政府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优胜劣汰;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同时,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传统产业的关系,既要注重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结合,也要注重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上一条:周汉民:建议联合国设世界城市日
下一条:李克强看望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