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辜胜阻:推动经济转型是“十二五”重要任务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10日

编者按: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一方面,改革开放数十年积累的庞大体量让中国成为不可小觑的重量级选手;另一方面,高速奔跑的中国也潜伏了种种不完善和不彻底。站在2011年的门槛上,“十二五”如何开好局,经济转型如何迈好步?为此,《人民政协报》财经周刊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聆听他的思想和声音。

治理通胀是一场“持久战”

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困难,“误伤”实体经济,损害经济运行效率。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最大限度消除货币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记者:临近岁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让人心惊,“涨”字成为2010年的印象,通货膨胀会让每一位国人或多或少都有财富被剥夺的感觉。您认为2011年还会延续这种涨价的势头吗?您建议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举措治理通胀呢?

辜胜阻:通货膨胀会对中低收入者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决定治理通胀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不是一场能速战速决的“战役”,而是一场“持久战”。从长期来看,成本上升、分配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会对物价上涨产生持久影响。

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需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两只“拳头”出击。一方面,我国要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外部冲击,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缓解国内致使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当前,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健全价格信息披露机制,合理引导通胀的心理预期,避免物价高涨引起经济剧烈振荡和居民心理恐慌。

记者:带领中国这艘超级战舰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我们经历了最为艰难的2009年和最为复杂的2010年,这也很大程度考验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和艺术,您对2011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些什么建议呢?

辜胜阻: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为“积极稳健,审谨灵活”。当前,在宏观调控中要防止货币政策用力过度,同时要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调节流动性、应对通胀压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难以有效解决供给总量不足和及时调整供给结构的问题;二是抑制输入型通胀压力效果不明显;三是过度紧缩可能削弱实体经济的活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和经济下滑。财政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外部时滞短、指向性强,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市场短缺商品的供给,抑制过快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财政政策可以在稳定并刺激社会需求、化解企业高成本困难、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弥补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困难,“误伤”实体经济,损害经济运行效率。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最大限度消除货币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经济转型有望步入快车道

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拐点,多种有利于经济转型的积极因素正在发挥作用,市场的“倒逼”机制与政府的推动力量正在形成强大合力,使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型进入快车道。我觉得,转型应该改变当前经济发展的五个“过度依赖”,实现五个“再平衡”。

记者:2011年对于中国具有特别意义,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之年”,其实,国内谈经济转型已经很多年了,您有些什么建议呢?

辜胜阻: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初曾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经济社会转型面临众多的“两难”问题:一要处理好房地产调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二要处理好收入分配改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基础性产品价格改革与物价调控之间的关系,四要处理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出口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五要处理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六要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农民的土地与享受城镇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拐点,多种有利于经济转型的积极因素正在发挥作用,市场的“倒逼”机制与政府的推动力量正在形成强大合力,使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型进入快车道。我觉得,转型应该改变当前经济发展的五个“过度依赖”,实现五个“再平衡”。第一,要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方式,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以消费为主力拉动经济增长。第二,要改变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第三,要改变过度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第四,要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实现低碳、绿色、集约发展。第五,要改变过度依赖非均衡增长的发展方式,实现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

记者:在外需不景气的时候,扩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需选择,事实也证明,我国内需的强劲能够支撑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您认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政府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辜胜阻:“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当前需要采取多项举措来提升居民消费的水平:首先要创新城镇化机制,调整城乡结构,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城镇是充满消费活力的重要载体,扩大居民消费,要以城镇化为依托,统筹城乡发展。其次要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立均衡共享模式。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居民消费。第三要优化创业致富的环境,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让更多就业者变成创业者。在我国,中小企业直接创造了大量中产阶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第四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更多的白领,创造更多的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群体。最后要创新金融服务,放大消费需求,培育新型消费文化,完善消费引导机制。要倡导适度超前消费的消费文化,发展消费信贷,从而放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转变。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记者:经济高速增长使国人财富不断增加,但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有专家指出,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您对收入分配改革有些什么看法?

辜胜阻: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的必然要求。如何趋利避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保障广大民众的收入稳步增长,关键就在于经济发展转向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当前,我国城乡、行业、地区等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迫切需要政府和企业联手推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为此,一要建立居民收入跟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二要调节收入差距,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公平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构建“橄榄型”社会格局;三要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提薪让税”,与企业联手推进收入倍增计划,提高企业员工的薪酬待遇;四要加大民生领域的公共投资,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五要量化收入分配改革目标,制定分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

记者:美国保持了近百年的增长,得益于它有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和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中国如果希望拥有持续的增长也必须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对于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您认为应该迈出怎样的步伐?

辜胜阻: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健全高效的金融体系支持。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十二五”期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金融体系。

在直接融资方面,要继续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尽快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加快“新三板”的扩容进程,规划建设场外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培育天使投资,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要构建商业贷款与政策融资互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互动、中小板、创业板与新三板互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互动、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互动的机制,形成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在间接融资方面,要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难根本上是要改变银行组织体系,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让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要让大银行做中小企业融资的批发商,小额贷款公司做中小企业融资的零售商,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引入民间资本稳步发展社区银行,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发展各类社区银行,在借鉴我国村镇银行的模式,优先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鼓励民间资本试办社区银行;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由民间资本参与的社区银行,使民间非正规金融通过市场化的配置彻底走向阳光化。

上一条:贾庆林发来唁电沉痛哀悼董幼娴、蒋达宁逝世

下一条:周汉民、黄关从沉痛悼念董幼娴、蒋达宁逝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