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民建宁夏区委会多篇材料入选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1日

6月27日,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银川召开,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主题展开协商议政。民建宁夏区委会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两化一振兴”部署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提交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理念 充分发挥特色村镇示范效应》被选为大会口头发言,提交的《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我区推广“共富工坊”的建议》等7篇材料,以及民建的政协委员提交的《从“千万工程”经验看宁夏沿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5篇材料被选为大会书面发言,实现大会发言质量、数量双提升。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民建宁夏区委会副主委马刚代表民建宁夏区委会在自治区政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千万工程”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要突出示范效应,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找到动力源点。

近年来,我区以特色村镇建设引领带动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特色村镇发展定位模糊、规划体系不健全。个别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为得到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简单地给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戴上特色的“帽子”。有的地区过度依赖行政“包办”,未能充分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个别特色村镇的示范作用异变为“政绩展示”,村干部和村民参与度不高,前瞻性、可推广性较弱。发展路径趋同,企业、社会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度明显不足,提质升级乏力,难以有效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特色产业“产、供、销”链条短,特色产业链溢价空间受限。产业发展与村镇功能融合度低,“造血”能力差,重建设轻运营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特色村镇对本地特色文化发掘力度不足,“软文化”薄弱,“硬文化”表现力不足,集产、游、住、文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稀缺。

建议科学规划,强化特色培育。对特色村镇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模式和投资主体等进行明确定位,分类推进特色村镇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构建群众全程参与特色村镇规划、建设、监督的完整机制。

运用“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经验,以差异化定位为核心,打造专属IP,实现特色村镇错位竞争、区域联动互补。主动学习区外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多元主体投资,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促进特色村镇提质增“颜”。

立足优势,推动要素整合。挖掘优势资源,聚焦乡村“土特产”,突出“一产为本、全链共建”,提升特色产业品牌品质,打造“土特产”示范带。有效整合特色村镇建设项目资源和资金,“建、用”并重,优化布局,深入推进“数商兴农”工程,拓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保障特色村镇可持续发展。

文化赋能,突出人文特色。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挖掘各村镇历史文化,建设村镇文化地标,提升乡村文化辨识度和影响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将文化品牌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开发各类文旅产品,以文促商。

(调研咨询处   丁海霞)

下一条:民建吴忠市委会召开“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启动会

关闭